学校概况
施翌校友忆母校
发布日期:2008-05-26
作者:
在记忆中快乐着
离开母校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但母校的音容风貌却不曾从记忆中消退过。不仅因为这里存留着我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更因为敬业中学是我真正的“母”校。在这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母亲倾注了她一生的心血与热情,奉献了她全部的力量与才智。与母亲同校,过去是压力重重的惶恐,现在是珍藏于心的幸福。更为有缘的是,现在敬业中学的张康源校长和郑大中书记都曾是我高中就读于另一所学校时的
母校历史悠久,古朴厚重。二百六十年的风雨岁月,在母校身上深深烙上了中国学制变迁的印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也曾寄托了无数锐意变革,忧国忧民的有识志士的无限期望。
母校教书育人,弘德尚志。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孔子也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母校校训“敬业乐群”传承至今,虽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我一直铭记在心,谨遵力行。
母校学养渊深,人才辈出。从母校走出来的,既有我们尊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我们景仰的大科学家,各界英豪。他们是母校的光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母校隐于繁华闹市之中,却弥漫着书香之气。记得那时侯,我每天上学,总要历经几番心境的变化。先是要穿行于街巷食坊之间,经受生煎馒头小馄饨等美味的极度诱惑;待经过文庙时(当时校址在尚文路),顿觉耳根清净,眼目清明;进入校园,朗朗书声悠悠飘来,仿佛闻到了阵阵书香。那时年少,物质也不如现时丰富,书香竟常常抵不过美食的诱惑,好吃贪玩,学习成绩自然既不出类也不拔萃。好在还是承袭了一点点母亲的优点,从小爱好文学,喜听广播,热衷学习普通话。那时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没有老师们点点滴滴的教诲,哪来我们今天的成绩。岁月染
二百六十年是久远的,厚重的,但母校分明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她踏着时代节拍,伴随着活力四射的上海,跳动着,跳跃着,不断向前。身为敬业学子,我为母校的每一个进步深感自豪。感谢母校,祝福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