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270校庆 > 正文
高之樑同志个人介绍
发布日期:2008-05-17    作者:

1930-   

高之樑,浙江嘉兴人。1930年生,教授,中共党员。19451948年在敬业中学读高中,1948年至195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2年至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任教。

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后转入大学任教,文革中学院搬迁到河北保定,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先后在北京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任系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及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1982年初奉调到水利电力部任教育司副司长。1983年国务院批准水电部在北京成立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后,于10月起负责筹建该学院,并任院长直至退休。1992年该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曾任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力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著作有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电机学》及译著《核反应堆及动力厂的自动控制》(1962年由中科院原子核编委会出版,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发表有科技及教育研究论文20多篇,多篇获奖。

文革中北京一批高校在69年被迫搬迁,电力学院也是其中之一。搬迁后人心不稳,师资流失。粉碎“四人帮”后,他提出仿效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的做法,利用搬迁后在北京尚存的部分校舍成立研究生部,经部和国务院批准后,1978年华北电力学院在北京成立了研究生部,他首任主任。研究生部的成立,提高了办学层次,稳定了人心,也为学院培养了青年骨干教师。在1978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华北电力学院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党中央决定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中央国家机关一批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高之樑被作为优秀中年干部奉调到水利电力部任教育司副司长。那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急需大批经济管理人才,教育司向部领导建议在北京成立经济管理学院,经努力,19838月国务院批准水电部利用北京尚有的资源组建该学院,10月起高之樑奉命在艰苦条件下组建起该学院,并于1984年起招生。当时由于校舍小,发展很困难,经过努力,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在北京北郊征得了可以发展的新校址。新校址征得后,高之樑和部教育司的同志萌生了“利用电力学院的师资优势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地理优势”,两个学院合并办个像样大学的想法,当时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部领导同意了这个设想。1992年北京新校址首期校舍建成后,作为合并的第一步,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与经济管理学院合了起来,并改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后又经过多年酝酿、统一思想,并经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在1995年北京动力经济学院与华北电力学院合并成立华北电力大学,实行北京、保定两地办学。由于北京有利引进人才,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如今华北电力大学已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列入“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高之樑认为,他之所以能为电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主要是他有母校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工作有目标,并千方百计使之实现的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