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飘 > 党员风采 > 正文
英语教学中的适量、适度和适用
发布日期:2013-05-22    作者:

2013年522,在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举行了上海市中学英语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十一),我校党员缪英老师成功的展示了一堂高三的主题复习课。

缪英老师的这堂课,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内容和话题的选择,都非常适量,也能满足高三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需求。在本堂课的复习中,老师设计了听、说、写的活动,围绕着“为毕业典礼提建议”这一话题,激活了学生语料库中的相关语言,引导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和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这也恰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英语教学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被要求写两个建议。在第一个建议的写作辅导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搭建思维路径,丰富和规范语言,有大量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而到了写第二个建议的环节,缪英就放手让学生根据所得到的思维路径,自由选择建议的内容,并进行语用实践。在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从一个参与者、引领者,逐步转化为一个聆听者,分享者。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呈现的是一个互动渐进式的学习过程。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用的脚手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话,那么第二个环节就是一个老师有意识地拆除脚手架,让学生尝试自主语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主动点亮已有积累,学会评价欣赏他人,不断取舍,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语言思维。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师生对话,学生的思维路径在对话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也在对话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规范。这样的对话链较好地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的“适度”原则: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关注语言交流意义。缪英老师通过对话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用语言思维完成任务的路径。

课后,区教研员金敏老师和我校教研组长缪瑛老师从“适度、适量、适用”这三个角度对本堂课做了点评。特级教师吴小英老师肯定了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个性化学案的使用,同时提出要在语言能力的要求上进一步研究,尽可能实现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阶梯式提高。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