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荣誉 > 教师天地 > 正文
在学校德育内容选择上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06-02-28    作者:

在学校德育内容选择上的几点思考

敬业中学    雷红星

摘要】本文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指出德育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出发,较具体地阐述了学校德育内容选择的原则和角度,对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德育内容

 

一、         问题的提出

200062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到200422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德育首位”的精神一以贯之,毫无动摇。但是,正如《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学校德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学校德育虽然表象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德育的实效性很难保证。

为了实现德育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推广社会公德,形成健全人格,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的思想、道德和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处,真正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成为能终身学习、会创新思考、善问题解决、肯共存合作的有个性负责任的公民。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使德育内容如《若干意见》中指出的那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二、         德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1.社会需求,其中包括有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运作的社会规范、确保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目标。

 2.人的发展要求,既注重人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认识活动范围和性格特点,也注重到人发展的需要。例如选择有助于人的道德认知发展需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某一道德难题的讨论,从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

三、德育内容的选择角度

1.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方面选取内容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形成了光辉不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早已融入社会意识形态之中,并积累而成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具有基础地位,有着规范的作用。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传统美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和现实基础,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从学校德育的内容来看,传统美德教育能与现行德育互相融合,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

大家可能也知道,1988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人呼唤“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华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对世界的影响,并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所以,可以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注意对隐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点的揭示,同时注意与现行学校德育对接,并渗透现代意识,从而使现行德育内容更加丰富。(附表)

敬业中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与现行教育对照表

传统美德德目

隐含儒家伦理道德

与现行德育对接

渗透的现代意识

立志勤学

智、毅、敏、学、思

前途理想教育

科学意识

爱国爱民

仁、忠、爱人、保民、利国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意识

天下为公

义、公、廉、忘私、克己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民主意识

求索攻坚

责任感、勇、毅

创造教育

竞争意识

律己宽人

宽恕公正、平等、克己

自觉纪律教育

律己意识

勤劳节俭

节用、勤劳

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

效率意识

团结友爱

仁、协作、和谐、友和

集体主义教育

博爱意识

诚实守信

诚、信

意志品格教育

信誉意识

孝敬父母

孝、慈、敬、恭

文明行为教育

人伦意识

谦虚礼貌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