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第29届上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佳作赏析
发布日期:2015-10-30    作者:

面  具

高一3班    杨羽裳

    母亲,总是扮演着温柔的角色。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的脑海中都不由得浮现出母亲那张淡然的脸。这淡然也只是在平时我令她满意的时候,若是哪天我做的稍有令她不满,她便像是化身成了正义的使者一般,把我这个“罪恶之徒”批判得一无是处。

    去年夏天,父母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了厦门游玩。临走时母亲嘱咐我带好英语单词本,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无奈地将书本放进旅行箱。在母亲看来,读书,学习便应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下了飞机,途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宾馆时天已一片漆黑。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带着微热的风,心似是也慢慢浮躁了起来,而就在此时,母亲的声音不咸不淡地从身旁传来:“该去背单词了吧。”那话语像是导火索一般,瞬间将我心中的火苗点燃,“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是我第一次跟母亲吵得如此激烈,两个人就为了“要不要背单词”这件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谁家出门游玩还要背单词!我近乎固执地这样想着。再一想到同学的父母对自家的孩子都是百依百顺,笑脸相迎,我心中越发的不平衡起来。最终还是父亲以一句:“出去背,不背完不准睡觉!”结束了我和母亲的争吵。那一天,母亲一整晚都没有和我说话。母亲又戴上了她的面具。

    第二天,在父亲和姐姐的拉扯下,一家人如期踏上了鼓浪屿之行。我知道父亲和姐姐是希望鼓浪屿美丽的风景能吸引我们,昨晚的不快在鼓浪屿轻柔的海风中随风飘散。可母亲身上散发出的低气压直让我躲得远远的,我甚至都不敢看母亲一眼,只觉得心中憋屈的很。

    姐姐看出了我和母亲之间的不快,走到我身旁牵着我的手,示意我去向母亲认个错。顿时,一股莫名的怒气冲上心头,占据了我的内心。我用力地甩开姐姐的手,往来的路跑去。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出乎意料的,竟是母亲。母亲一把拉住我,在我转身与母亲对视的一刹那,我便愣住了。我惊讶地看着母亲通红的双眼,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定是一夜没睡。我愣由母亲拉着,半推半就地跟着母亲进了一家面馆。

    母亲叫了两碗鱼丸面,“早上也没看你吃多少,现在饿了吧?”依然是淡淡的语气,竟捉摸不出母亲此刻的心情。

    两碗热气腾腾的面很快就上来了,透过朦胧的雾气,我似是看到坐在对面的母亲迅速抬手擦了擦眼睛。不知道为何我倏地低下了头,赶紧往自己嘴里扒拉着面,一个鱼丸“跳”进我的碗里,又一个……看到碗里不时多出的鱼丸时泪水再也忍不住从眼眶中流出。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深夜时为还在复习功课的我送来一杯暖茶,那个吃鱼时总将鱼肚子上的一块肉夹给我吃的身影。

    母亲是爱我的!

    他们总是外冷内热,也许我们看到的是冷酷的表象,那是一张面具,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才能感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炙热深沉的爱。他们,是父母。                         

(一等奖获得者:杨羽裳)

              

在爱的桎梏下

高二(4)班    董文妍

       前些日子火热播出的《虎妈猫爸》将“中国式家庭教育”这个词推上了风口浪尖,相信我们中不少人都有如此经历,难得的休息天甚至是假日,还未来得及睡上一个懒觉却被母亲为你报名的各种补课班兴趣班填满了,更不用说能出门和小伙伴玩耍了。刚想嘴上嘟囔着抱怨个几句,一定会得到母亲“还不都是为了你的将来”这样的回敬。我想这便是那个被大多数孩子所讨厌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罢。它如一个爱的桎梏,保护着你,同时也在束缚着你,但这一切,都以爱的名义。

       儿时的我也不免被置于这爱的桎梏。佳木秀而繁阴,蝉鸣杂而清脆,声声在呼唤着暑假的到来,当我幻想在舒服的空调间吃着冷饮手里抓着遥控器的暑假生活中时,却不得不被母亲一句“我帮你报好了奥数班”浇了一桶冷水,抓起书包还对那般暑假生活恋恋不舍的我刚想抱怨上几句,但一想到那句耳朵早已听出茧的话,就只能无奈的乖乖走在补习班路上。我时常在想,为何我的暑假却不能自己做主?

       记得我曾在兴趣班认识的几个小伙伴,他们中有的能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可当我有一次羡慕的问他们是否是自己热爱这个兴趣爱好才开始学习的时候,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说是父母亲要求的,或是长辈认为是有益才学习的,当我询问其他们真正的兴趣爱好时,他们会说着一个和自己报名的兴趣班完全不同的爱好,脸上洋溢的是一种憧憬。

       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懂得,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是一种无奈。长辈们以他们的经验预测着我们必将走过的路,只为了在一片迷茫中让我们少走弯路,直接地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然而,它捆绑着孩子,让孩子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纵使未来本应该有上万种可能,但在长辈为你精心撰写好的未来篇章中,你必将扮演着他们所期望的那个角色。少走了弯路少受了伤,也一定少了一种珍贵的东西—经验,这是儿时在奥数班、钢琴班所学习不到的。天使的双翼终究会凋零,我们终将会失去羽翼的保护,在这纷繁都市中找寻自己的立足之处,而长久被置于这爱的桎梏下且已习惯被呵护的我们,真的能独自面对吗?

       有一次我十分有幸得到进入到一个德国家庭中体验生活的机会。对方是一个普通的德国女孩,爱声乐,爱口琴,爱做公益,让许多中国孩子羡慕的是她的父母十分支持她。平日的她喜欢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她最爱用自己的双休日在小镇上的公园剧场为孩子们做公益演出,每一次她的父母也必定会坐在台下认真聆听。那一次,我在台下也参与了欣赏。我看见穿着礼裙的她在台上因为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自信展露着的笑容是那么夺目耀人,她的父母即使也许这首曲子已听了无数遍却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的女儿,陶醉在这歌声之中。这着实让我有些许感动。国外式家庭教育固然有所不同于中国式,虽然其中也存在一定弊端,但是国外式家庭教育的形式,是着实让处在这爱的桎梏下的中国孩子所向往与憧憬的。

      在今天,“中国式家庭教育”这个词仍旧饱受争议,这究竟是对是错,是否值得提倡?我不知,我不过问。但无法容忍被质疑的,是那份长辈对后辈殷切至深的爱。

(一等奖获得者:董文妍)

 

让两个灵魂都解放

高三(2)班 董桂辰

5岁。“我帮你报了钢琴课。”15岁。“我帮你报了数学补习班。”25岁。“我帮你报了公务员考试。”35岁。“我帮你报了《非诚勿扰》。”这可能并不是每一位中国小孩必经的成长之路,但创作者却以揶揄的方式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当代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在捧腹的“笑果”背后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不同于西方家庭教育的自由、开放与包容,中国式家庭教育讲究规矩、重视传统。自周公创设礼乐制度以来,长幼有序、等级尊卑的思想便在中国人的心灵沃土上扎根;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此基础上创立儒家,进一步提倡礼仪、宗法;汉武帝时代,董仲舒于儒学中融入三纲五常思想,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历史浩淼,岁月悠长,富有传承精神的炎黄子孙身披时间的风霜,将先辈们思想中的先进部分继承与发扬。传统大家族消失了,家庭中稳定与团结的需求仍继续着;贵贱之别淡化了,人际间伦理道德的标准仍存在着;旧思想旧文化除去了,严遵规矩、固守传统的想法仍根深蒂固着。而中国式家庭教育恰是其中一个侧面的展现。

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大多数中国家庭呈现三角形结构。在数学中,这是最稳定的图形,一边对一角,一边的长度决定一角的开度;然而,实际的中国家庭却颠覆了理论中的稳定性,这种不稳定的根源极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与孩子间过分的彼此依赖。父母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甚至失去个人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而孩子寄全部希望于父母的无私给予,被打磨成被期望的却分外模糊的样子。二者均为对方而活,活得努力且辛苦,看似完好的外表下实则丧失了各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

因此,我们仿佛可以渐渐理解,“养儿防老”是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啃老族”的壮大是由于何种畸形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过度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造就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残缺与种种诟病。如两个磁铁的同极,靠得越近只会产生越强烈的排斥力。父母与子女有幸因血缘相连,较于他人更加亲近,但总有一天,这根纽带会不再紧绷,一端慢慢放松,另一端缓缓收起,一头趋于衰老,一头指引成长。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有这样一番阐述:“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树木的茁壮成长不仅需要一个稳固的地基与园丁辛勤的浇灌,它也需要一方可伸展的广阔晴空;云朵的漂浮和移动是周围千百朵云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灵魂呢?我们赖以保持自我的灵魂呢?倘若是缺失的、是被束缚的,他该如何发出呼唤?他又该如何醒来?

(一等奖获得者:董桂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