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首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在黄浦区教育学院隆重开幕,我校首次组队参加其中的综合竞赛项目——“智能驾驶”。“智能驾驶”项目的比赛每队由4位学生组成需要设计并制作2辆智能驾驶小车,参加锦标赛和挑战赛两个子项目。
“智能驾驶”的两个子项目场地一致,但是场地上的任务不同,锦标赛的任务是“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行驶”,挑战赛的任务是“路径规划,高效行驶”。在一块大小为780cm×500cm场地中,4辆小车同场竞技。智能小车的制作必须具有自主运行、独立执行任务能力,除启动外,不允许通过遥控、线控及上位机指令来接受任务,这有别于传统车辆设计,不仅是对工程技术车辆运行原理的考察。本次参赛小车的程序设计比较开放,可以是代码编程,也可以是流程图编程,只是单独运用编程还不能体现人工智能的因素,因而引入“红绿灯”与“行人”等障碍,叠加了对“颜色识别”与“图像处理”的能力要求。“车辆传感器种类和数量”、“车辆运动方式”及“车辆尺寸”的“不设限”更加凸显了“人工智能+”的跨界内涵,更是为广大青少年构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校的参赛队伍提前到达现场,在报到后,迅速入座,开始了紧张的现场调试。
虽然时间相对充裕,但同学们都丝毫不敢懈怠。来回奔走于场地和电脑桌前,最后干脆就提着电脑坐在场地的一侧,不断调整小车的前行姿态。在调整的过程中,情况不断,最早曝出的问题是小车的舵机无法打落下加油站的按键,而后,他们将舵机位置后移,加大其与加油机的接触面积。但在之后的校正过程中,又出现小车无法正确走直线的问题,但是时间不等人,还未等他们改好软件,比赛的第一轮就开始了,队员抱着忐忑的心境便匆匆上场。场地上只有他们一支队伍的两辆小车,随着那开始口令的下达,两辆小车便就此出发。谁料,有一辆小车在第一个路口,便遇到麻烦,左转时不是压了双黄线,就是撞上了围栏……
第一场锦标赛就在失落中结束,但人是要不断奋斗的,队员们又投入到新一轮调试中去,迎接下一轮的比赛。然而,现实不尽人意,锦标赛就如此黯淡收场。
下午,是挑战赛的时间,顾不得休息,队伍又一次坐到了电脑桌前。总结了上午比赛中的经验教训,他们对战略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规避弱项左转,确立了工作重点——长段直线行驶的调试。在队长的操键下,一段用于摆正车身的新程序显现出来……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但是作为第一次参赛的新队伍,失败的磨练是必要的。“智能驾驶”,明年静待他们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