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上海市信息技术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第十四次研修活动在我校举行。上海市信息技术学科德育研修实训基地主持人陈兴冶、校党总书记马伟、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钱松岭副教授(线上)、基地德育指导老师范莉,及黄浦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居晓波出席本次活动,参与活动的还有黄浦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团队、中心组教师代表和基地全体学员,以及校信息科技教研组全体教师。
活动之初,由我校教师周智敏开设了一堂主题为《探秘数据压缩》的公开课。本课从日常使用数据压缩的过程中精选了三个真实问题,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认知,创设了以问题驱动、探究实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问题的解决,一是采用了联系旧知、观察求证的策略;二是采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实践压缩,类比生活实例的策略;三是采用了通过数字化工具软件的探究实证和微视频课程学习的策略,进而加深对JPEG是图像数据有损压缩,PNG是图像数据无损压缩的理解及拓展了对数据压缩文件的认知,重点突出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在通过观察推测结论的同时,还需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来进一步佐证自己的结论与观点。
之后,在马书记的全程陪同和介绍下,大家参观了敬业中学校史馆,从“敬业乐群 源远流长”、“风雨沧桑 历久弥坚”、“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海滨邹鲁,人才辈出”、“期望赞誉,激励鞭策”五个板块,了解了上海历史最悠久中学275年的绵长办学史,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感受了敬业校训——“敬业乐群”精神,同时也为在黄浦这块教育沃土上敬业中学所担负的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而感叹不已。
然后,钱松岭副教授给在线上做了主题为《信息科技课程之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解析及教学》的报告。钱教授引经据典对比了中西方对于“道德”的诠释,指出了道德即责任的观点。对于信息科技课程的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定位、课程目标分类等内容,钱教授也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维度切入,阐明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目标、活动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最后钱教授引用了《荀子修身》中的一句话“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来勉励大家,只要先自身垂范,才能教好信息社会责任。
最后,基地学员紧密围绕公开教学展示,进行了积极研讨:从课前调查、获得学生的认知;经过探究活动,实践求证;到习得原理,提高认知,发展素养,完全符合深度学习的教学框架等各环节均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对学科德育的落实,周老师从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切入,不能仅凭观察得出结论,还需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更具权威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出,在讨论某些就有争论的问题时,建议可以从压缩的定义出发,这样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
在活动结束的尾声,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居晓波老师和导师陈兴冶分别给出点评。居老师提到本节课属于教材中内容的拓展部分,周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真实问题的学习驱动,并由此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了数据压缩系统知识的构建。学校数字校园平台是敬业中学的特色之一,自2014年以来,从老教材到新教材,近10年的使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对整个单元,乃至整本教材的自主学习。
陈兴冶导师肯定了周老师课的设计感非常强,问题与问题之间有梯度、教学资源使用,与学生的互动都做得非常不错。同时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需要通过落实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养的提升,比如如何验证某个文件是否被压缩过,将知识与技能抽象转变成素养,更突显我们技术类课程的价值;第二需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素养,如学习了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之后,什么场景下适合使用,要更多地体现实际的操作,要使得我们的学生明白如何将课堂中所学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在突显我们学科特性的同时,更彰显我们学科德育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