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07届校友朱佳敏获评第12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发布日期:2023-11-27    作者:青年校友理事会

近日,2023年度第十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选结果正式揭晓,30位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其中,我校2007届高中校友,年仅35岁的朱佳敏成为了本届科技英才评选活动中最年轻的入选者。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选活动的举办,旨在激励宣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事业、促进上海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倡导和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30名获评的青年科技英才中,朱佳敏归属于企业创新类青年科技英才,担任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他,带领团队开发了高工程临界电流密度的高温超导带材,取得了我国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批量化生产的实质性突破,为可控核聚变工程向紧凑型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原材料。

这已经是他2023年收获的继《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首届上海杰出工程师(青年)、上海工匠、浦东新区优秀青年企业家、首届浦东新区科技精英等奖项之后的第n项荣誉了。

从少年发明家到产业领军者,他的成功看似顺理成章,却并非一帆风顺。在众多名片和头衔中,他最为珍视的还是敬业校友这一身份。是敬业孕育和培养了他对于科技的浓厚兴趣,也成就了他能在材料科研领域始终坚持钻研的宏大理想。

1988年9月,朱佳敏出生于上海南市老城厢一个普通的知青家庭。凭着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借助学校兴趣小组和区少科站的资源,他从一个喜欢动手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名校园发明高手。2004年,朱佳敏考入上海市敬业中学。

进入高中,朱佳敏继续着自己的科创之路。他从生活中发现选题,在不断尝试中解决问题,以「电话机未挂好自动报警装置」和「电话机未挂好全自动独立挂好装置」两个递进式项目,连续两年荣膺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称号,高三毕业时获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

高中期间,朱佳敏在科创活动中投入大量精力,英语学科出现偏科,2007年他进入了上海电力学院(现上海电力大学)。从市重点中学到地方应用型高校,朱佳敏没有放慢脚步,更没有放弃梦想。大二时,他摘得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四时又以突出的科创和科研成绩问鼎「2010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毕业后,他作为001号员工加入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年磨一剑,从一线工程师到总工程师,朱佳敏持续攻关突破,带领团队成功实现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批量化生产,在这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巨大市场前景的科技高地打破了国外垄断。繁忙的创业之余,他也不忘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复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和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

一路走来,朱佳敏的坚持、坚定和坚毅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引发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如何优化「科创苗子」的成长生态,不让应试题海吞没他们的时间,不让升学关口阻断他们的发展?

正如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所指出的,如何在不影响基本盘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土壤」,让有潜质的学生得到浸润式培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审慎探索。

在敬业绵长的办学历史长河中,朱佳敏是一颗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新星,他守正创新、攻克难关的超导研发事迹让每一个敬业人为之动容。他领导研发团队改进工艺路线,完成了核心装备国产化和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还针对超导带材关键性能指标开发了测试平台和方法,建成一套完整工艺质量体系。

如今,上海超导研制的高温超导带材已用于很多工程,包括6项“全球第一”工程——全球3个电压等级最高的超导限流器、全球首台兆瓦级感应加热装置、全球磁场最高的全超导稳态强磁体和全球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其中,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位于上海徐汇区,线路全长1.2公里,开创了超导电缆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应用先例,为相关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优秀校友是每所学校最佳的代言人。如果有机会去校史馆深度游的话,你可以留意下这张照片,在时隔了十余年之后,朱佳敏重新回到校园,在校史陈列室和高中时期的自己留下了这张合影。

敬业三年,朱佳敏聚焦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专注和敬业发挥到了极致,他的热爱加上努力和勤奋成就了自己,也对我国的超导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位年轻校友身上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当日我以敬业为荣,今日敬业以我为耀!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