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又新”戏剧社年度大戏《糟糕!我被器灵包围了!》主创团队代表登录SMG校媒联盟周刊,接受了专题采访,讲述了本台原创剧作台前幕后的故事。原创校园剧《糟糕!我被器灵包围了!》于2月16日在黄浦文化中心举办的"蛇启新岁,迎春纳福"迎新联欢会上精彩亮相,其幕后是所有剧组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本剧于2024年12月初正式开始筹备,由26届6班方启恒、26届1班陈周懿铭、26届3班毛乐洋成立最初的编剧团队,根据已有的剧本大纲创作演出剧本,于1月9日完成剧本整合工作,演员们开始熟悉剧本。2025年的这一个月的寒假里,剧组从1月17日起始,直至2月16日登台,前后经历了十余场磨稿、选角、单彩、联排、妆造等打磨细扣,才最终呈现出了这样一台演出。
【新生编剧篇】——2026届6班 方启恒
《糟糕!我被器灵包围了!》(以下简称《器灵》)的故事围绕女孩小慧展开。我们想要传达的,是“辞旧迎新”的主题,告别过去旧的事物,迎接新事物。小慧为了更好地硬件紧张的高三,被迫需要丢弃一些生活物品,在她的房间里,环绕着一些平凡却又仿佛有着生命的物件,诉说着她与它们之前千丝万缕难以言喻的联系,这些都承载着她最真挚的感情,对她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整一场精彩的演出离不开主创团队的共同努力。《器灵》在2024年11月底立项,主创团队在讨论中完成了剧情大致框架的构建。在此基础之上,12月上旬,我提交了《器灵》的剧本大纲,基本确定了故事主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先后完成了一二三四场的编写工作。直到2025年1月上旬,《器灵》的剧本迎来了最终版本。幸运的是,在创作过程中,我没有遇到太多的颠荡起伏,大部分的时间是顺风顺水的,也感谢团队里的其他人对我的包容。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的人物设定在剧本的收尾阶段有过一次大幅度的调整,我们决定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努力尝试自媒体赛道的中年父亲。当时看来未免有些剑走偏锋,但最后证明了他的出现就是一个点睛之笔,对整体的剧情有推动作用。
在《器灵》中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或者敌人。单思慧同学扮演的女儿,与器灵之间面临的只是暂时的陌生感。他们是许久不见的朋友,而不是狭路相逢的对手。但就剧情而言,我认为单同学最难忘的对手戏应该是和剧中母亲的争吵。面对母亲声嘶力竭“为你好”,她需要有强大勇气去坦露自己的内心,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告诉妈妈,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排练的时候,我能明显地听到单同学与母亲争吵的声音是比正常的时候要提高的,最后在正式演出的时候还有些破音了。
我认为整场剧中最能体现“断舍离”的是女儿在母亲的要求下与器灵即将分别,器灵们共同合唱歌曲《remember me》的时候。有别于其他剧情的轻松愉快,这一幕会显得更加的沉重,节奏会刻意的放缓。在舞台上的,是一个女儿和所有器灵的全景,女儿在这个时候终于有机会与所有器灵见面,也有机会去回忆自己的童年,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要去和母亲摊牌,还是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Remember me,记住的不仅是器灵,更是女儿的童年。这个部分是承上启下的,对于女儿最后的精神释放是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的。
《器灵》在迎新舞台上的演出之后,引发了同学和老师的积极讨论。无论是《器灵》的风格还是内核,在学校的迎新舞台上都是第一次出现,不免会让人眼前一亮。就我来说,在开学后,我的语文老师和我特地探讨过《器灵》的主旨。她也关注了《器灵》背后的创作历程,鼓励我把爱好坚持下去,在未来写出更棒的作品。
如果我是甲方,我会非常满意。今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我们打通了舞台,深化了演员和道具的联系。不开玩笑的说,舞台背景里所有有洞的地方,都能走人。没有一件道具是摆设,从桌上不起眼的磁带,到收纳箱里的打火机,他们与剧情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能够买到的现成道具,幕后的小伙伴也独具匠心,手工制作了一些道具。例如扮演蓝牙耳机的演员所需要的白色头套,是毛乐洋同学花了许多时间手工缝制的。在此,我对他们无私的付出表示感谢,精彩的演出离不开他们的无声奉献。
作为编剧,我最遗憾的是原先剧本中的一些剧情没有得到展开。在剧情和时长中做出取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本部剧里,由于时间的限制,剧中老师的人物弧光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她与她儿子之间也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母子相互理解的结局没有呈现给观众,这是我觉得很可惜的。也许,正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美,才能更强烈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原创作品中有更多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在剧中获得共鸣和情感的认同。
同时在剧外,辞旧迎新,无论对于在校的老师,还是同学而言,都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实际上,在教育当下的双新改革背景下,老师们也正面临着辞旧迎新的变革。以往的教材教案都不能用了,所有的教育理念,课堂中的形式都在发生改头换面的变化。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他也会得到一些东西,而正是这些他之前没有得到过的东西会让他超越过去的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要做出一些改变,去拥抱更广阔的明天。
“又新”戏剧社值得期待。2024年的五四前夕,我们出品了三集广播剧《五四风云》,讲述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上的影响,效果意外的好。今年上半年,我们想更进一步,联手共建单位南京路上好八连,来编排第二部广播剧,敬请大家关注。
【主演小慧说】——2026届3班 单思慧
不少观看过这部剧的同学们都说,我这次算是“本色出演”,我的家里人看了也说这个角色和我现实生活中挺像的。剧中人物的名字也是我的,角色身上的某些属性的确与我本人有相似之处,虽然在剧本中有些台词、行动做了夸张化的处理。
我比较喜欢的还是剧中最后一幕,当我饰演的角色对着妈妈说出自己的苦衷,与母亲进行激烈争吵的时候,我好像真的成为了她,我能够共情于她,借我的口帮她吐露自己的心声,角色内心之前的纠结、憋屈都在这一幕里释放。这时的我真情流露的,同时我也觉得这是很有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收尾一幕。
在演出过程中,我感受到这部戏中很多同学的表演带给我的惊喜,比如说母亲以及老师这两个角色的演员,她们两位都是高一新加入戏剧社的同学,也是第一次参加戏剧社年度大戏的排练,第一次站上迎新的舞台。她们的演技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压迫感”,无论是母亲的苛刻还是老师的严肃,都给我了一种真实的感觉,也能让我产生真实的反应。还有一部分主要演员都是高二的戏剧社成员,在之前戏剧社的节目里,比如《警察与赞美诗》《离开雷锋的日子》以及广播剧《五四风云》中,我们都搭过戏,所以对彼此也比较熟悉。在和他们排练对手戏的时候我也会感到更顺。
比如和饰演收录机的陈胄宇同学演对手戏时,由于角色本身与他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排练的时候很有趣,看到了比较反差的一面。又如说饰演卷子的赵雅萱同学,每次与她对完那一场戏之后我都未免会起一些“愧疚之情”,好像我的卷子真的有器灵一样;再比如与父亲的扮演者杨海睿同学的对手戏,由于杨同学之前也饰演过我父亲的角色,所以有一种“亲切”之感;还有校服三姐妹,她们三位在生活中都是我很好的朋友,看到她们穿着我之前的校服和我演对手戏也总能唤起我之前的回忆;还有沈奕宏同学饰演的同学,这个角色无疑来说是剧中最夸张的一个角色,和他的对手戏让我不禁感叹:每一个演员都是在舞台上全情出演,完全是豁出去的状态。他所扮演的可能是一部分个别的存在,生活中的他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
作为这部剧的女主,非常感恩演出给我的高光时刻,这离不开全剧组人员的帮助与支持,无论是给予表演指导的胡老师、站在舞台上的同台演员,还是幕后的音效、灯光、道具等幕后英雄,以及当时剧场内所有的观众,他们都让那一刻演出的现场更加精彩。我还想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让我在小学时就加入了浦东新区少年宫的音乐剧团,参加过很多音乐剧的演出,为我现在的戏剧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剧中的被评述为是解构“断舍离”的那一幕,也就是父亲“摊牌”的那场戏,其实父亲这个角色在刚开始的时候和我饰演的女儿可以说是同病相怜的,我们都不舍得“断舍离”。但在后来,当父亲听到女儿吐露的心声后,他也开始抒发自己的观点,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就不应该被“断舍离”,我们所喜爱的那些可能在他人眼里毫无疑义的东西,值得被我们收留珍藏,而不是绝情抛弃。这也契合了我们这部剧“辞旧迎新”的寓意。
关于剧本,我想说是很真实地展现了高中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的实景,以及学生时期心中的“小秘密”,同时还关注到了就算已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他们内心也有想要留下的、想要守护的物品。人物间对白台词也体现在了表现形式上,许多的语言、动作是极为夸张的,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我在初读剧本时被深深吸引。编剧方启恒是很厉害的,我们每次读完一场戏,都期待着他下场的更新。
关于台上的道具,对舞台上的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部剧的许多道具对于剧情都有着支点的作用,比如说床、柜子、椅子以及收纳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舞台上还有很多小细节的道具,比如墙上贴的,是我和朋友们的照片,以及我们戏剧社排练时的照片,还有床上的娃娃以及桌上的书,它们都让这个“家”看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卧室,让我在表演时也感觉到更加亲切和舒适。
如果要说有点遗憾的话,其实在本部剧的所有前期准备到排练再到最后演出阶段,我全程充当的都是一个演员,没能参加到这次的道具制作过程中。这次剧中,很多的道具都是由我们班的毛乐洋同学亲手制作的,包括卷子的假发,mp3以及蓝牙耳机的头套等等,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而且在制作的时候也能更加了解角色,通过角色不同的个性来设计不同的妆造,如果下次还有机会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尝试道具的制作。
【舞美道具篇】——2026届3班 毛乐洋
自1月21日起,剧目的背景板、角色的服装、道具、假发设计与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由我作为舞美主创设计,根据现有的剧本以及各人物设定,设计能体现角色特点的服装、道具、假发和妆造。
例如,剧目中的“蓝牙耳机”器灵头套设计,经过了测量、绘制蓝图、材料采购、实际制作的流程,用铁丝制成头套框架结构、用书法毛毡覆于表面,水彩上色,最后用热熔胶加以固定;剧目中的MP3器灵的服装道具,通过戏剧教室内现成的泡沫板、KT板等材料制作而成,在其表面用丙烯颜料绘制出MP3的按键特征;剧目中的“卷子”器灵,根据人设,选择白色衬衫搭配白色蕾丝长裙作为角色服装,设计了分体式假发,用铁丝制作出分体部分的骨架,将发料混合U胶贴附于分体部分,造型夸张、在舞台上极其有视觉冲击力,但作为第一版的假发设计在演员实际试戴后,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行动调度有所受限,于是在演出前一周,以相同的流程,在最后将卷子贴于分体部分的骨架上,纸质材料更加的轻便,也更加贴合角色的人设。
此外,对于角色的妆造设计,例如蓝牙耳机器灵,选择用油彩写下大写的“L”与“R”,表示左耳和右耳,卷子器灵的脸上用水彩写下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化学分子等等具有学科元素的内容,抱枕器灵设计与原型犯罪行为学专家简·杜的仿妆设计,其他角色也根据人设进行服装与妆造的搭配结合,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
在舞台置景方面,沿用了戏剧社往届的舞台的背景景片,选择了奖状、相片、玩偶等物品加以装饰,营造温馨的卧室氛围。床铺、书桌等置景以及部分道具由演员团队采购提供,道具组的同学们从闲鱼上淘来了大件松木床和思梦思床垫,从家里搬来床上用品,每一位成员都为最终舞台上给观众的呈现效果献计献策!
长期扎根于我校戏剧专项教育的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戏剧教研组组长胡云飞老师是本剧的表演指导,由他特别邀请的杨暘老师团队带领大家一起开创了本场舞台剧55平方米的置景空间,全方位还原了总共五场剧、17位演职人员、百余件道具的全景真实居家场景。在本剧的终场谢幕环节,剧组还邀请了校围棋队指导黄浒老师共同参与,激情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全能满满的“又新”戏剧社年度大戏!
附《糟糕!我被器灵包围了!》剧组演职人员及创作团队名单:
编剧 2026届6班方启恒
音效 2026届3班施雨君
灯光 2026届1班陈周懿铭
舞台美术 2026届3班毛乐洋
女儿 2026届3班单思慧
母亲 2027届4班罗思琪
父亲 2026届1班杨海睿
收录机 2026届1班陈胄宇
蓝牙耳机(L) 2027届8班钱志昊
蓝牙耳机(R) 2026届1班刘宇轩
MP3 2027届3班费子媛
卷子 2026届2班赵雅萱
老师 2027届6班徐子潇
同学 2026届1班沈奕宏
简·杜 2026届3班毛乐洋
小学校服 2026届3班刘艾萌
初中校服 2026届1班沈之玥
高中校服 2026届2班李佳逸
表演指导 胡云飞
置景制作 杨暘老师团队
演出统筹 袁凌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