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敬业中学以“党建领航共成长 凝心聚力同筑梦”为主题,举行“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首期成果汇报暨第二期开营仪式。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张新宇博士后应邀出席本次活动。首期“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学员代表王璟立和第二期“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学员代表诸静娴主持会议。
第一篇章: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首期“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总结
Part1:回顾与收获
王璟立老师带领大家回顾过去的一年里的成长与收获。首期成长营17名学员以学校重点工作为核心,以“三个一”成长营任务(一次主题宣讲、一节教学课展示研讨和一项专题研究)为驱动,开设各级各类教学展示及研讨近30节,获区级以上教育教学获奖20余次,参与课题、撰写文章45人次,其中论文课题发表或获奖10人次。此外,团队中7人获评上海市“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领衔人,两人入选黄浦区新锐教师计划,两人晋升一级教师,一人赴云南支教。同时,陆俊杰获区园丁奖并提任敬初副书记,为推进敬业一体化建设开启新的征程;张海影提任年级组长,成为目前最年轻的年级组长。会上彭本新副校长为第一期学员论文比赛颁发获奖证书。
Part2:成长故事分享
成长营以沪滇教育协作为纽带,与云南澜沧一中“党建+”成长营学员的联合演讲赛、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评比、完成同课异构12节、带领学生研学互访,会上四位老师分享了各自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余媛媛老师讲述了自己突破演讲创作瓶颈的故事,诠释育人理念,促进思想碰撞,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与传承;黄一蕾老师交流了她党建+云南行之实践与思考,指出深度学习不在于难,而在乎思维;深度学习,不止乎课堂,而在于交流碰撞。 张海影老师展示了她与云南教师姜春瑞在沪滇同构异课活动中的差异化设计,两地课堂分别体现综合素质培养与基础技能奠基的育人导向,以英语学科为载体共筑学生全球视野与家国担当。
Part3:来自澜沧的问候
Part4:传承接力——两期学员完成徽章佩戴仪式
第二期的10位新学员从首期学员手中接过营徽,不仅接过了责任与使命,更接过了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和对教育未来的探索。
第二篇章:“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第二期“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启动仪式
Part1:学员发言
本期成长营的主题为“勤学笃行 求实创新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这十六个字,既是追求目标,也是行动指南。学员们围绕这一主题以及数智赋能高阶教学的重点工作,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成长营中的成长愿景。
翁则人:新时代的教育正经历着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的双重蜕变。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让生命与智慧觉醒。我们要以学科为支点,撬动一场场教育变革,书写"技术为用、育人为本"的时代答卷。
姚 兰:把握数智教学时代脉搏,守护信息洪流中凝视经典文学作品的力量,为学生打开更深远立体的文学世界。
薛锦华:以语言学习为抓手,以文化内涵为导向,结合生活实际,碰撞思维火花,激活深度学习。启智润心,培养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姚宗悦:探索数智工具,赋能德语课堂,使得抽象的德语符号更具象,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高阶思维的激活。
翁哲彦:我想成为学生科学探索的“引航员”,将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用信息技术赋能实验教学。
赵嘉乐:我想努力挖掘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各位伙伴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更优质的教育路径。
顾佳贇:将党建精神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养分,让数学课堂不仅传授公式定理,更能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
王冠玉:在智能时代守护人文薪火,与敬业学子共同探寻文学的永恒温度,做兼具理性智慧与生命情怀的时代新人。
马雪晴:以数智技术为桥梁,将微观生命现象转化为动态可视化模型,在探究式学习中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让生物课堂成为科学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共生土壤。
诸静娴:期待借助数智化工具,把冰冷的数据变成学生的“成长地图”,精准把握学情,实现个性化指导。
Part2:成长计划
诸静娴代表学员们向大家汇报了成长营学员们的成长计划。学员们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以“三个任务”为展示,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展示等形式,围绕数智赋能高阶教学进行实践探索;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宣讲。
Part3:导师寄语
总导师张新宇博士发表寄语。张新宇博士强调了成长营的成果,包括职称提升、论文发表和荣誉获得,并对成长营的专业发展方式进行了思考。他提到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研学和思政演讲,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转化的重要性。同时,他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方式:学习、研讨交流和研究,寄予了对第二期成长营的期望。
Part4:领导讲话
马伟书记对张博在课题研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并对第二期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开营表示祝贺。马书记强调了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指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紧迫性和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勤学笃行、求实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并对成长营学员提出了专业素养提升和教育实践能力增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