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读书活动 > 正文
2015年暑期读书活动推荐作品选6
发布日期:2015-12-24    作者:

读《莫砺说唐诗》后感

——句句坠心

高二5班 倪泽宇

在千年前的旧时,有着许多的身影。

或于山水悠然探寻真意,或于佛寺高塔上惆怅江山,或于大漠孤烟下豪情快意,或于旧时桑榆下感叹沧桑。

他们留下的许多痕迹流传至今,在发觉它们的人们心里留下许许多多不同的故事,记忆,感情。

又也许你也并不能够发觉他们的存在。但是,当在翻到某本历史书的某一页,某一段历史让你的心中勾起某种难以言喻而又振奋人心的感触;当你望着某片声名不显但是俊秀钟灵的青郁山脉,突然有了一种对山水天然的亲近、熟悉和舒适感;当你在茫茫人海的孤单角落,热闹佳节时的寂寥小街上漫步,克制不住地想要寻找熟悉的事物,熟悉的人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当你在种种时刻突有所想的时候,你就在悄然间与从前的那些人们自然地心意相通,想法相合。

当思绪如泉水,我们需要一个方式来宣泄。于是便有了文学。

而曾经那些与我们感同身受的先贤,便成了诗人。

他们在某个情自然出,水到渠成的时刻,用他们恰到好处的言语,谱写了一句句吟唱千古的绝句。

这便成诗。便把片刻留作永恒。

把那孤鹜齐飞,水天一色的景,定格下去。

然后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不需言明,只需要淡淡地一绘其景,便引得读者自然地思绪。

引得他们申发出与诗人暗暗相合的玄妙之意。

这便有了诗意。

诗人有时也并不画那精奇之景。他们也可以用着简单的叙事,朴素的描写。一两句,便能触到读者的心灵。

比如简单的这几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从现代文的角度来更加方便当今人的理解。

有位母亲,正在执线缝衣。为谁而缝,为他将要远行的孩子裁衣。

儿要走了,娘快快的缝。

江南人家曾有一个习俗,为远行的孩子而缝衣,针脚要密。

越密的针线,儿越早平安而归。

仅仅到这里,就有些情愫被作者简单地描绘出来。而这还没有开始联想。

为何盼儿归?因为书信不通,一旦远行,儿便像浮萍,抓不住了。

正因不知,所以忧愁。外边世道艰,儿可过的好么?

想来是不好的吧,营谋生计,风餐露宿,总是受的苦吧。

娘又能如何?盼儿归吧。早些归来,娘方安心。若是多晚一日,便是多剜娘的心一分啊。

这便是一个名叫孟郊的人所做的诗,他也借着这一首便留存于史。

苏轼说我恨孟郊诗。豪放派的北方汉子,自然是难忍这直击心扉的句句吧。

然而他也说孟诗情至深,大概他也在某个凄清的夜,忘却诗里的豁达,想起那几分,贬谪流连,而使家人担心忧愁的人子、人夫、人父之情吧。

没有那个人能够简单地只做一国的栋梁而不做家里的父,子,夫的吧。

所以诗歌里的句句情,也是不论那士大夫,或是小村夫,俱都能触动的字字珠玑吧。

唐诗情意广博,说到底是人的众多思绪广博。本想言说许多,把众多怀古,言情,山水,田园,乡思,人伦,边塞都提上一二。可惜,千许来字,总是没法俱到,也就先略略言了这较感人的人伦而已。剩下的,若是日后的随笔,还能忆起,便再分说吧。就连这人伦,也仅仅是些许字数,而议论不清呢。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