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教师天地 > 正文
我校物理组联手云南省澜沧一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4-11-20    作者:张丽琴

11月18日,“党建引领促发展 沪滇携手共成长——上海市敬业中学&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中学党建+青年教师成长营联合研学活动”之一, 物理学科同课异构课程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于敬业中学顺利举行。

活动伊始,敬业中学物理组青年教师翁哲彦和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中学白光成老师基于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共点力的平衡》进行教学展示。两位老师设计的探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方案各具匠心,翁哲彦老师运用“智能力盘”演示仪,直观呈现了三力平衡的条件;而白光成老师则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借助三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践探究,两位老师充分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课后研讨环节,两位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理念。翁哲彦老师基于“股绳教学模型”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情境-探究-应用”的模式组织教学,数字化教学工具“智能力盘”融入课堂。白光成老师则侧重于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正反例对比,精准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本质。

随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现行教材必修一编写者周上游专家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点评。首先,周老师高度评价了两堂课的设计创新,认为他们都成功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翁哲彦老师利用“智能力盘”使实验现象直观明了,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其创设的问题情境源于学生实拍实验视频,贯穿课堂始终,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白光成老师则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进一步阐释了平衡状态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

周上游老师还指出,优秀的物理课堂应具备“势场”,即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还要能“成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得出结论;课堂要突出关键点,注重板书的总结与归纳。此外,他强调教师应关注学情,构建物理模型,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细致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最后,周上游老师总结道,教师们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学情,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