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文 献 题 名 |
作 者 |
文献出处(年|期) |
1 |
浸润到语文的血液里 |
周启勋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2 |
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施教统编教材 |
王鹏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3 |
语文教学的优异,源于对语文的科学的理解 |
严华银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4 |
依体而教 言意共生 |
李薇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5 |
关注学生语文素养 师生对话共生共长 |
段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6 |
用“语文”的方式进行革命文化教育 |
王梦霞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7 |
“三新”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
王霞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8 |
洞察名作修改匠心,探求记叙文写作要义 |
张倩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9 |
现实、人性、隐喻:《百合花》的三个解读维度 |
王向辉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0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高迎九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1 |
别出心裁 远思长想 |
陈恒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2 |
散文教学要关注作者的情思 |
路德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3 |
名著原文命题的逻辑理路、考查指向和优化建议 |
芦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4 |
高考视野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
权晔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2期 |
15 |
层级化:国内外阅读指导与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基于分级分层阅读研究的探查 |
黄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16 |
螺旋进阶:阅读教学的结构化探索梅培军 |
潘琪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17 |
媒介融合时代中学新闻阅读教学变革: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
赵桐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18 |
叙事学视角下的中学小说教学的理路与实践 |
崔嵘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19 |
写作教学:为应试,还是为未来生活? |
都术才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0 |
申论写作:提高学生深度说理能力 |
王羽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1 |
以名著名篇浸润,让妙笔生花 |
刘世荣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2 |
因为“能想”,所以“会听”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3 |
杨绛《老王》的交往理性解读 |
刘冬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4 |
《老人与海(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冯熔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5 |
从“问题”出发 以“素养”抵达 |
安昊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6 |
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
陈家尧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 |
27 |
以“技”为桨 棹“道”之舟 |
蔡成兵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28 |
《教育过程》:阐释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经典 |
郭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29 |
立体看“衔接”,综合求解决 |
曹勇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0 |
遵循语文课程性质,走出衔接教学困境 |
王宏根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1 |
构建学习进阶:实现学段衔接的一种路径 |
吴欣歆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2 |
略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假定和实践路径 |
李红波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3 |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
唐修亮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4 |
科普名著导读的三个面向: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生命哲思 |
王开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5 |
深化抒情散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 |
张燕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6 |
《如何写出文章的真诚与深情》教学实录 |
王广杰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7 |
说理文写作,寻觅“理趣”表达之美 |
戴启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8 |
永不枯竭的想象力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39 |
复杂性视角下《雷雨》人物形象解读 |
路晶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40 |
《六国论》否定表达的艺术探析 |
黄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41 |
文字侦探 逻辑推理 |
徐晓彬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42 |
浅谈“时文阅读演讲”对议论文写作备考的价值 |
白楠茁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43 |
高考文言文复习应回归统编教材 |
严爱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0期 |
44 |
语文核心素养对建构教学内容的启示 |
李煜晖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45 |
依“标”据“本”,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
袁圆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46 |
例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
王跃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47 |
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实施途径——以《项脊轩志》教学为例 |
楼宇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48 |
语文任务情境设计的三种追求——以《窦娥冤》教学设计为例 |
钱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49 |
再说设计:语文课依标教学的关键 |
张克中诊断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0 |
《邓稼先》教学实录 |
张伶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1 |
形神互动:人物描写类写作教学的核心要素 |
周子房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2 |
《“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指导》教学实录 |
蒋晓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3 |
“以写育人”素养化写作实践浅探——以《谈诚信》写作任务设计为例 |
陈芳、孙瑞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4 |
在最好的年月去“发现”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5 |
意象营构:寻常中见奇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篇性揭秘 |
汲安庆、高雨杰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6 |
士子的生命隐痛与坚韧抗争——从《项脊轩志》解码归有光的“孤身突围” |
柏云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7 |
《新闻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李怀源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8 |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学习任务 |
王彤彦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59 |
《劝学》《师说》联读教学设计 |
徐涵晴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60 |
以真实问题和系列活动推进语文有效学习 |
周丽蓉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61 |
让高考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以2023年全国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为例 |
张小兵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 |
62 |
高考语文的变与不变——语文教学热点三人谈 |
汪锋、程翔、张彬福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3 |
大概念的历史脉络、应用限度与实践转化 |
李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4 |
汉语骈偶性的教学价值 |
王译堃、吴欣歆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5 |
在体悟教学中推进审美创造 |
滕之先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6 |
项目化写作:在真实任务和问题解决中学写作 |
荣维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7 |
美之为美——《致云雀》的审美解读 |
魏彦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8 |
还能感伤,或许就有希望——《致云雀》解读 |
韩再彬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69 |
《静女》文学影像呈现分析 |
陈俊陵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0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
黄艳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1 |
搔到痒处的新诗鉴赏教学 |
严景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2 |
车辙与脚印——《史铁生作品选读》教学设计 |
蒋兴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3 |
在“融入”与“距离”间提升思维品质 |
付雨霓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4 |
传统题材高考作文的存在应然和时代关切 |
肖如宏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 |
75 |
夏丏尊语文教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呈现及当代价值 |
刘正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76 |
大概念统摄下语文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探索 |
郑萍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77 |
巧设学习任务,培养高阶思维 |
徐德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78 |
落实“五项核心指标”,优化语文课堂评价 |
姜俐冰、韩瑞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79 |
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该“教”什么 |
黄华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0 |
因理设事:寓言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
刘川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1 |
《寓言写作指导》教学实录 |
曾良策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2 |
新诗写作入门实施策略举隅 |
赵学成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3 |
在“延伸”中积累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4 |
沉默、忘记与误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曲笔解读 |
徐江宁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5 |
《祝福》叙述人称的“错位”及其独到匠心 |
杨大忠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6 |
杨万里《插秧歌》阅读札记 |
王小蝶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7 |
好的教学设计应有学生立场 |
郭跃辉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8 |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设计 |
王冰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89 |
活动的集中与有序 |
盛志武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90 |
道之文:哲理探索题在崛起——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与对策 |
潘苇杭、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91 |
从技术层面谈谈高考写作题目 |
王大绩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7期 |
92 |
议论文重在辨析与论证 |
曲卫国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3 |
大单元·大概念·单篇教学——语文教学热点三人谈 |
张彬福、程翔、汪锋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4 |
中学古典戏曲教学策略探析——以《牡丹亭·惊梦》为例 |
汪龙麟、李悦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5 |
微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 |
冯为民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6 |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探析 |
陈佳冀、陈悦悦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7 |
思维和表达的“活”与“法” |
王元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98 |
辩词写作教学策略探析李冲锋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
99 |
《遭遇误解,如何写辩词申辩》教学实录 |
段乐春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0 |
辩论式说理写作提升批判性思维 |
高策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1 |
先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来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2 |
月光“亮起”与月光“浮起”——《我与地坛(节选)》解读 |
吕可周雯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3 |
反常合道:《百合花》被忽视的几处细节探析 |
徐长征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4 |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孙静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5 |
总借慧眼传出来 |
王开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6 |
谈三元关系型作文思辨性写作 |
郑可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 |
107 |
情境视域下初中语文区域质量监测命题建议 |
孙采文、徐鹏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08 |
如何命制情境化的语文学业评价试题 |
张彬福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09 |
学科认知情境化:高中语文纸笔测试命题探索 |
高翀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0 |
实践旨趣:学习任务群向度的单元整体教学 |
李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1 |
探寻内隐的相似性:诗歌解读的有效路径 |
朱简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2 |
《文心》对培育“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意义 |
李锦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3 |
想象的展开与意象的加工——新诗写作教学策略英 |
孙素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4 |
《现代诗歌创作指导》教学实录 |
董雪娇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5 |
新诗写作教学:知识更新与范式重构 |
宋士广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6 |
注意不同意见的价值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7 |
《芣苢》的完整理解 |
王悦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8 |
别样小说别样教 |
徐金国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9 |
《促织》《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柴静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20 |
结构改革与审美鉴赏的成功尝试 |
袁菊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7 |
借助问题解答模型 破解文学类主观题 |
庄伟强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8 |
基于语言运用的《经典常谈》作业设计 |
林同兵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
119 |
语文学习任务载体形式问题类说 |
李煜晖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0 |
让学习任务真正落实 |
王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1 |
学习任务应让学生“有事可做” |
李凌云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2 |
治学:惟精惟一,戒慎恐惧——学者学视角看朱自清 |
潘苇杭、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3 |
语篇学视域下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辨误与导正 |
牛树超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4 |
“用以致学”的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
魏小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5 |
《用以致学,创建写作知识地图》教学实录 |
杨钦涵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6 |
即使是“共识”,也要讲道理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7 |
省察与重置:《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悲剧意识 |
徐径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8 |
林觉民《与妻书》的语脉与语言 |
赵坤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29 |
用足用好教材,让学习真正发生 |
付小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30 |
从“道具”入手解读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高亢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31 |
小说教学要“三尊重” |
孟凡军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32 |
指向核心素养测评的高考语文“读题”策略 |
杨勇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 |
133 |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辨析 |
张雅靓 徐鹏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4 |
基于语文任务群的学习主题确立 |
郭堂英、陈家尧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5 |
任务群视域下学习主题的理解与落实 |
陈凤娟、蔡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6 |
《乡土中国》整本书专题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
袁圆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7 |
共选、分选、自选:“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三层级 |
郑逸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8 |
学情、知识:教学的两个支点 |
王漫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39 |
跨学科写作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
邓彤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0 |
一首古诗触发的跨学科写作教学实验 |
苍郁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1 |
苏轼《石钟山记》写作艺术探析 |
卓立子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2 |
《登高》《登快阁》颔联中的杜诗气象与黄诗境界 |
杨玉莲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3 |
还原:走向诗歌的深处 |
张后安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4 |
《红楼梦》戏曲元素专题教学设计 |
徐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5 |
循证戏曲元素 提升思维品质 |
张瑾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6 |
古诗词测评的问题、原则及路径 |
孔小波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7 |
基于整合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
李永严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8 |
“非典型”叙事文本的阅读探析与实践 |
周国安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49 |
“箴”与“铭”——中国古代文体谈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
150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科核心知识教学 |
孙国萍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1 |
论语文学科核心知识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支柱”作用 |
张广录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2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核心知识教学——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
纪秋香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3 |
任务·活动·情境:学习支点作用探析 |
朱仁标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4 |
“逆向教学设计”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以高中语文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
吴铁俊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5 |
强化四个意识 提高复习效率——基于高考命题特点的二轮复习建议 |
韩建飞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6 |
诗歌阅读单元整合教学的问题及反思 |
罗君艺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7 |
《生命状态与诗意表达——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梳理课》教学实录 |
汪文龙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8 |
基于文体思维选择与优化小小说写作学习元素 |
王从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59 |
名著新编,架起小小说写作的桥梁 |
鲍洪开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0 |
依托表现性评价,助力写作“以评促学” |
李萍、向浩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1 |
从天王堂到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被忽略的隐喻 |
张小平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2 |
《故都的秋》中“陪衬”的三个功用 |
张从慧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3 |
《阿Q正传(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陆春建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4 |
有深度解读,才有深度教学 |
何元俭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5 |
探寻由篇而类的古诗学习路径 |
王小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 |
166 |
语文教学需要系统思维 |
张蕾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67 |
整本书解读的结构框架问题刍议 |
詹丹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68 |
语文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解读 |
吴欣歆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69 |
整本书解读的整体性策略 |
王林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0 |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阅读策略教学探析 |
魏小娜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1 |
导向浪漫体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
李中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2 |
统编教材译介类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立意 |
袁菊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3 |
“形式”与“意味”的转换:文学阅读与写作的任务落点 |
张伟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4 |
探秘那些“有意味的形式”——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 |
郑萍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5 |
聚焦复合文本写作,提升跨媒介表达能力 |
郑桂华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6 |
从解说词写作到复合文本创作 |
丁宁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7 |
创设思维训练支架,助力学生议论文写作 |
李敏婧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8 |
从《荷花淀》到《百合花》:革命传统作品叙事抒情模式的演绎与变迁 |
王珍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79 |
叙事落差:“出走”与“回归”之间的启示录——重读《哦,香雪》 |
韩再彬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0 |
政治冷遇与兄弟久别之双重困境的自我解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蕴新解 |
王以兴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1 |
老李,究竟对谁冷漠?——《老王》中老李形象再认识 |
夏熔亮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2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
周健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3 |
指向文化理解的学习活动设计 |
沈国全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4 |
推倒“多米诺”——试述高考语文教学中的“思维链”构建 |
周京昱 |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 |
185 |
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思辨性解读 |
荣维东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86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 |
郎 镝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87 |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培养理性精神 |
岳亚军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88 |
以获取资讯为目的的阅读 |
王荣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89 |
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建构 |
贺卫东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0 |
阅读教学中历史文化情境的介入策略——以《登泰山记》为例 |
张兰芳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1 |
对立统一中的和谐尘世之思——解析《荷塘月色》中的哲理 潘正文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
192 |
“罕见的第一幕”:从场景、叙事到人物、主旨——浅谈《茶馆》(节选)的教学内容选择 |
袁海锋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3 |
知识性文本试题命制的价值与逻辑——基于新高考卷的分析 |
张 旭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4 |
宋云彬: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奠基者之一 |
郭 戈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5 |
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上)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期 |
196 |
指向文本事实、艺术真实与社会现实——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小说教学的内容选择和任务设计 |
李煜晖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197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关系、向度及创新路径 |
叶黎明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198 |
基于大情境大任务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
鲍玲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199 |
基于教师行为改进的新课标实施策略——以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问题的解决为例 |
郑慧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0 |
经典论述文本教学任务的结构化设计——以《拿来主义》辩证视角研读教学为例 |
郭传斌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1 |
《红楼梦》评赏之“跨文本”解读 |
梁建蕊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2 |
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之“一体”学理探赜 |
董小玉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3 |
表现性评价:“教”与“学”方式转变关键着力点 |
向浩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4 |
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下)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5 |
读写结合教学的“可为”与“有为” |
刘颖异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3 |
论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 |
赵志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4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化——评《语文教学情道术》 |
蒋育君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5 |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效率——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陆佳漪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6 |
《红楼梦》在百年语文教育中的接受史——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 |
吕玲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7 |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大学书院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
王璐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8 |
情感教育应用介入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
沙莉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09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 |
郑桂华 |
《语文建设》2023年第5期 |
210 |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与发展——例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路径 |
唐昕平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1 |
基于问题解决的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
梁全德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2 |
语文学习进阶:特征、价值和教学实 |
施志峰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3 |
大单元教学必须强化三个支撑点——大单元教学操作要领之三 |
魏群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4 |
新课标视域下小说教学的三重变化 |
罗罡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5 |
三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6 |
用“鱼骨图分析法”阅读《西游记》 |
肖淑华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7 |
学习鲁迅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
任翔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8 |
中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评《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 |
杨春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19 |
“互联网+”视域下语言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
孟晓红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20 |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合的实践研究 |
偲宇 |
《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 |
221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课程功能与实现策略 |
张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2 |
从“教学评一体化”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
于飞飞季丰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3 |
从“学习者”视角探讨学习任务群统整策略——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 |
欧阳荣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4 |
略论语文建构性课程知识 |
黄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5 |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语言运用”核心素养解析 |
钱荃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6 |
革命文学的当代教育价值及教学路径 |
李功连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7 |
略谈《红楼梦》的两种教法 |
李煜晖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8 |
任务:语文深度学习的关键载体 |
刘玲玲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29 |
问题分析性写作:分析原则、模式及其教学策略 |
石修银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0 |
《天净沙·秋思》:秋之乡愁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1 |
基于语义方阵解析《愚公移山》寓意 |
时琳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2 |
情境化背景下高考小说主观题的新变与困境——以高考全国卷为参照 |
吴竺轩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3 |
落实“单元学习任务” 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
杨勇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4 |
整本书进阶式阅读实施策略 |
戴蓉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5 |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单元教学的问题与突破刘亚丽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
236 |
阅读教学小任务的设计——读黄厚江《阅读课的姿态》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
237 |
情感词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认知语言学与基本情感词》 |
古丽杰克热·阿布力孜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8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路径——评《语文,让精神更明亮》李淑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管理研究——评《中学教学管理与指导》 |
陈文焱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39 |
以“四史”阅读提升文化自信——评《12堂“四史”公开课》 |
姚晶晶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40 |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训练方法探究——评《高中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语文课程建设探究 |
温家欢 |
《语文建设》2023年第7期 |
241 |
以学科大概念统整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学 |
何郁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2 |
聚焦文化核心理念,实施专题研讨教学——以“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教学为例 |
徐志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3 |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评价系统构建 |
胡勤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4 |
指向说理类写作的“议论文三要素”知识重构 |
陈罡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5 |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情境教学设计与反思——基于三个“跨界”课例的研究 |
杨茜玥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6 |
语文教材回忆性作品两重视角之关系探析 |
毋小利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7 |
实用类文本阅读结构不良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杨磊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48 |
偏离事实而致误的病句柳士镇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
249 |
四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0 |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培育研究——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教程与教学设计》 |
周园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1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评《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 |
吕波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2 |
高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实践探索——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
张宁建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3 |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
廖廷田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4 |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
张琳钰 |
《语文建设》2023年第9期 |
255 |
以文学的视角领略文化的多样性——“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策略举隅 |
胡根林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56 |
学习任务群大概念的提炼与教学转化——以“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为例 |
胡春梅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57 |
换一个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跨文化专题研讨”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建议 |
张克中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58 |
基于课标文本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 |
于忠海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59 |
语文学科主题教育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以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学为例 |
孙亚丽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0 |
议论文段落写作的三种说理思路 |
陈玉琴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1 |
肩负起创新中国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2 |
从“知人论世”视角解析《故都的秋》 |
郑 昀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3 |
杜甫待客诗联读与诗圣之心解析 |
田萌萌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4 |
助读系统的深度预学价值及其实现——以《老王》的预学方案为例 |
王唐平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
265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语文作业开发路径——以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作业开发为例 |
许燕蔺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66 |
中学写作教学核心知识重构的逻辑起点——基于教学文体演进的厘定 |
邓春莲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67 |
基于缄默知识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高中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
金星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68 |
《再别康桥》的情感基调 |
潘正文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69 |
“青年立场”写作:从“说空话”到“说实话” |
郑可菜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70 |
自我发展精神:语文高考评价的价值引领及改革动向 |
史洁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71 |
“联读”要善“联” |
吴国珍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72 |
用原点思维教读《紫藤萝瀑布》 |
赵文政 |
《语文建设》2023年第11期 |
273 |
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 |
田克勤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4 |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三个重要贡献 |
杨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5 |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王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6 |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及当代启示 |
唐立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7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意蕴 |
袁银传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8 |
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多维批判与超越 |
陈雪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79 |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之策 |
王景云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0 |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思考 |
高国希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1 |
政治记忆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
左路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2 |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问题检视与协同策略 |
刘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3 |
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优势、限度与进路 |
陈科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4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认知前提、实践原则与推进策略 |
罗红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2期 |
285 |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韩喜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86 |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导向 |
张云飞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87 |
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
方世南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88 |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生成逻辑、理论意涵与世界意义 |
张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8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
刘靖北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0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关概念辨析 |
陈殿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1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维 |
李辉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2 |
爱国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高景柱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3 |
问题导向视域下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省思 |
程丙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4 |
论中国共产党“强国”观念的生成与演化 |
洪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5 |
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
鲍金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6 |
数字异化视域下青年的时间焦虑及其破解路径 |
李洁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7 |
“孔乙己文学”现象评析:文化表征、生成逻辑及引导策略 |
毕红梅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1期 |
298 |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
刘建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299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中国逻辑 |
余玉花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柏 |
路乔庄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1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何以可能? |
段江波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2 |
作为总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思想启示 |
毛勒堂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3 |
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的精神定向论析 |
范宝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4 |
论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生成、界限及限度 |
陈华洲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5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化 |
张笑然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6 |
论信念的辩护与选择 |
董祥宾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7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向度 |
唐芳云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8 |
知识图谱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析 |
王慧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09 |
中共党史党建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
李飞龙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10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动力与路径——基于辩证分析视角 |
刘映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11 |
青年网络怀旧文化景观的时空呈现与价值引领 |
石立春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0期 |
312 |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内涵、价值与实现路径 |
陈金龙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3 |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道路开拓 |
孙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4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学理分析 |
张远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5 |
中国式现代化: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
段妍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6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蕴涵与精神标识 |
邹绍清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7 |
意识形态理论的世俗化进程:从还原论到生成论 |
李艳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8 |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 |
韩丽颖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1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时空逻辑 |
孟维嘉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0 |
思想政治工作定位的历史发展与时代创新 |
徐涤寒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1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螺旋上升”的科学方法论探析 |
马忠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2 |
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
李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3 |
数字党建的概念廓清、态势特征与发展路向 |
米华全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4 |
“数字思政”的伦理审视:价值、矛盾和治理 |
刘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
325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齐卫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26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 |
张三元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27 |
人的高阶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件 |
王习胜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28 |
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形态 |
杨威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2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
陈红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0 |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蕴涵、话语特质与时代意义 |
殷文贵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1 |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基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辨析 |
王珊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2 |
系统思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的发展机理与研究创新 |
张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3 |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理念变革 |
张国启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4 |
基于公共空间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
曹清燕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5 |
元宇宙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空间转换逻辑 |
朱晓青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6 |
网络舆论救济的发生机理、潜在风险及规范理路 |
赵建超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7 |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 |
赵建超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8期 |
338 |
创造新时代新文化的战略意义、战略基础与战略路径 |
沈壮海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39 |
解读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 |
张允熠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0 |
“两个结合”的认识飞跃和理论内涵的发展 |
任晓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1 |
“两个结合”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 |
陈方刘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2 |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伟大建党精神起源的整体性逻辑 |
孙珊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3 |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赓续的红色记忆路径 |
陶俊怡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4 |
“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释义 |
彭双贞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5 |
关于立德树人之“德”的哲学思考——以私德、公德、大德的厘清与扩展为线索 |
戴艳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6 |
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学科基础论析 |
万美容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7 |
从隔离到对话: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亚文化探析 |
兰丽丽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8 |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供给论析——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分析 |
闫方洁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49 |
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学习空间的特征及其建构 |
李姿雨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50 |
青年网络交往“梗”文化的特征及其引导 |
周子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
351 |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
王岩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2 |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战略意义、本质要求和方法策略 |
石书臣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3 |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多维思考 |
白显良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4 |
系统论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赜 |
许瑞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5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科学内涵与衡量指标 |
廖小琴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6 |
中国共产党“团结”话语的百年演进与当代意蕴——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心的考察 |
王艺腾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7 |
增强忧患意识和坚持底线思维的哲学阐释 |
陈伟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8 |
新文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 |
郑敬斌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59 |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及其实现 |
闵超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60 |
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道理——基于“世界观和方法论”视角的思考 |
贾鹏飞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61 |
数字化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词云反馈”及其价值赋能泽 |
顾晓英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62 |
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价值、历程、主题和路径 |
杨德山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63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范式建构的逻辑向度及实践路径 |
于祥成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6期 |
364 |
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
田克勤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65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与行动框架 |
卢岚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66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生成动因、态势特征与创变展望 |
王丽鸽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67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及其优化路向 |
赵丽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68 |
准确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溯源 |
杨偲劢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69 |
以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正义观的转型与建构 |
任政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70 |
智能时代的劳动问题辨析 |
肖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71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向 |
宇文利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72 |
新文科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 |
徐蓉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73 |
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的逻辑理路与实践策略 |
李怀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5期 |
374 |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
蔡志强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75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从ChatGPT智能革命谈起 |
蓝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76 |
ChatGPT的特性、教育意义及其问题应对 |
王天恩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77 |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潜在伦理风险与治理路径 |
冯雨奂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78 |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王芳 |
王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79 |
论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
戴木才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80 |
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数字劳动探析 |
闫坤如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81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学理阐释 |
杨晓慧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82 |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 |
王学俭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83 |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的逻辑理路与推进策略 |
陈爱香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4期 |
384 |
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
颜晓峰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85 |
“六个坚持”的理论基础、思想内涵及其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
陈锡喜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86 |
马克思主义从“一化”、“三化”到“两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逻辑 |
郭玉琦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87 |
“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
刘建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88 |
从“中国模式”到“中国式现代化” |
吴海江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89 |
人机之间的工作竞争:挑战与出路——从风靡全球的ChatGPT谈起 |
孙伟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0 |
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依据、方法与切入点 |
任志锋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1 |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的作用机理与展开路径 |
雷长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2 |
“四史”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的拓展 |
李坤睿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3 |
论推进自我革命与掌握历史主动的契合互动 |
郝潞霞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4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现实挑战及实践策略 |
赵建波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5 |
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论析 |
崔聪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张力及成效优化 |
路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
397 |
铸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
骆郁廷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398 |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特性 |
李建华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399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系 |
刘宏达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0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集成功能探析 |
裴哲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1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关系的再思考 |
陈培永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2 |
新时代系统思维的生成逻辑、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 |
杜仕菊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3 |
建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论析 |
董雅华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4 |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
黄钰晶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5 |
传统礼俗的现代德育价值及其实践超越 |
杨文燮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2期 |
406 |
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使命任务 |
齐卫平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07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机理 |
王增福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08 |
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 |
董慧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09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探赜 |
林伯海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文化的现代成长 |
蒋瑛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1 |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玩劳动”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引导 |
陈尧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2 |
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
项久雨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3 |
技术教化道德何以可能——关系论视野下智能化道德教育的审思与实践路向 |
秦楠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4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透视 |
王刚 |
《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1期 |
415 |
去殖民化的例外:传教士在南部非洲的多重角色与复杂影响 |
刘伟才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16 |
殖民统治与卢旺达、布隆迪的族群政治化——以瓦赞改革为例 |
赵俊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17 |
英国殖民统治与尼日利亚的早期工业化 |
杭聪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18 |
论伊巴丹历史学派的建立、衰落与当代发展 |
曹峰毓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19 |
《汉纪》对汉帝功业次序的重构及其意义 |
田丰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0 |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二三场 |
陈彦敏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1 |
试论张謇的时间意识 |
蒋国宏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2 |
历史记忆与客家族群认同 |
陈海斌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3 |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成立原因考 |
储著武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4 |
汤志钧与台湾学术界的交往及其影响 |
武晓兵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5 |
大国核试验对太平洋地区的环境影响——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为例 |
牛丹丹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6 |
试论1876年英国政治运动“保加利亚风潮”的起因与发展演变 |
卢宇嘉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7 |
试析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与特点 |
高志平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8 |
全面抗战前南京护城河国防征地纠纷研究 |
杨明阳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29 |
战时能源管道计划与美国能源结构转型(1941—1960) |
霍慧馨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30 |
用历史讲理论:着力提升纲要课教学中的叙事能力 |
夏清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31 |
构建和解锁问题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
逯成武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 |
432 |
同治初年总理衙门的“抚夷”政策与直省洋务差异——兼论总理衙门与直省之关系 |
许安朝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3 |
“七十老翁何所求”:洪宪帝制中的缪荃孙 |
张仲民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4 |
通观达识,明其流变——蒙文通的民族史观建构及其时代折射 |
裴艾琳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5 |
萱野长知的亚洲理想与衍生 |
吕美玲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与《四强宣言》的出台 |
胡德坤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7 |
非洲桑戈尔社会主义观探赜 |
张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8 |
“特殊关系”的限度:1949—1950年英国对美国在华“利益”的保护 |
苏婧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39 |
“文化抵抗”: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有声”斗争 |
宋海群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0 |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城市黑人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其成因 |
尚宇晨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1 |
美国“内战”名称考 |
王娟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2 |
史料实证素养贵在史料理解林 |
张汉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3 |
落实新课标的完整策略:指向大概念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 |
侯桂红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4 |
高考真题与教材资源深度交融的教学设计策略——以《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课为例 |
张容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5 |
抗战时期大青山骑兵支队的教育研究 |
董玉梅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6 |
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学历史单元作业设计 |
张炎林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7 |
困境与探索:澳大利亚中学历史教育探析 |
龚晶晶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 |
448 |
印度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陈金英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49 |
释《山海经》中的“朝鲜天毒” |
胡文辉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0 |
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
王进锋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1 |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
黄雯鏸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2 |
论近代中国的两种法家诠释路径及其旨趣 |
王锐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3 |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访学制度特征及启示 |
徐松如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4 |
近代早期法国的城市清洁与卫生治理 |
梁桂蓉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5 |
“双重忠诚”: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与以色列政府的交涉及其影响(1948—1950) |
王健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6 |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军事援助政策探析(1953—1960) |
李聪慧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7 |
日本政府对日美半导体摩擦问题处理过程的历史考察——以《日美半导体协议》为中心 |
谭畅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8 |
“点石成金”——中央苏区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及其应对 |
吴宇烨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59 |
论马及马及起义与德属东非殖民地政策的调整 |
聂树伟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0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单元教学实践优化探究——以“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
刘宏法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1 |
单元视角下的单课重构——以《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 |
张史敏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2 |
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为例 |
谢慧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3 |
构建问题链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
逯成武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4 |
指向价值立意的微型课题设计及实施——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 |
刘瑜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5 |
在史料解读的“附会”和“意图”中达成素养目标——以莫高窟323窟壁画的教学运用为例 |
戚逍逍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6 |
小邮票、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探究 |
黄燕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7 |
试论俄罗斯现行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
邓沛勇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8 |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
庄帆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
469 |
社会情境与历史书写:明代吏部尚书尹旻形象的演变 |
闫福新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0 |
笔记抒志:《枣林杂俎》与明清之际士人的历史意识 |
吴玢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1 |
历史语境与主体调适:清代遗民书写的流变 |
王新杰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2 |
论战国魏晋间“处士”的演变 |
王亮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3 |
清代唐英自制瓷的文人趣味探究 |
杨莉萍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4 |
为农村文化播种:1963—1966年上海市农村文化(文艺)工作队的历史考察 |
张屹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5 |
19世纪以来英国防洪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角色 |
郑绍健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6 |
德国“人民”概念民族化的浪漫主义改造 |
孙经纬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7 |
革命的全球化:法国早期华文出版业的发展(1880—1920) |
柯弘毅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 |
478 |
外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基于国家重大项目工作坊的考察 |
徐继玲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79 |
缅甸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以2018—2019学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例 |
徐碧波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0 |
菲律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
陈思瑜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1 |
加拿大当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
胡译匀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2 |
略论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形象——以McGraw-Hill版《世界历史》为例 |
吕晨晖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3 |
《皇明大政纪》的武宗历史书写与世宗隐衷关系初探 |
邓凯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4 |
1930年日本外务省对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实地调查”新探 |
陈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5 |
辛格《在华十三个月》的相关问题辨正 |
章可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6 |
高等学校招收调干生的历史考察(1949—1965) |
刘亚娟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7 |
从考据走向马克思主义:陈守实的学术思想及其转变 |
王玉婷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8 |
史学素养在艺术史研究中的作用——以何惠鉴及其所受陈寅恪影响为例苏醒 |
郑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89 |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古埃及行政区区长探究 |
曲婷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0 |
中世纪英格兰农耕中马的役使问题研究 |
崔洪健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1 |
国家、福祉与改良——再论亚当·斯密的政府观 |
杨芳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2 |
美国围绕《1939年国家健康法》的争议与结果探析 |
孙帆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3 |
列宁格勒科学家与苏联核计划的推进 |
张文华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4 |
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探析 |
张晨锴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
495 |
16世纪德意志语境中关于土耳其的知识生成 |
王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496 |
18世纪普鲁士国王的贵族政策——兼论德意志国家君主专制的历史意义 |
王志华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497 |
试析德国右翼保守派对《凡尔赛和约》的形象塑造——以1923—1924年间的《德意志汇报》为中心的讨论 |
陈珈宝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498 |
勃兰登堡门的象征意涵与柏林政治纪念空间的形成 |
林纯洁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499 |
中国古代史权演变考论——以记注制度变迁为中心 |
杨德会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0 |
《先河录》与近代浙东学术的重建 |
张凯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1 |
宋慈抱《续史通》史学意蕴发微 |
蹇伶浇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2 |
吕思勉“宋金和战”论对赵翼考论成果的借鉴与发展 |
单磊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3 |
农村联合诊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医政策变迁——以黄陂县为中心的考察 |
罗霄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4 |
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初步尝试(1946—1948)——以中国政府外交为主要视角的讨论 |
张建军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5 |
20世纪中期美国大都市区通勤危机与寻求联邦政府援助的尝试 |
宋晨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6 |
1600—1840年闽西的家族人口增长与生育模式——基于连城《龙足乡邹氏族谱》的统计与分析 |
李云晨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7 |
无果而终:英国威尔逊政府在印度洋的核部署计划(1964—1968) |
田地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8 |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历史课程的几个理论问题 |
赵世瑜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09 |
史学论文写作的现状、成因与解决路径 |
唐小兵 |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
510 |
人地协调观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
黄雯倩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1 |
指向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跨学科作业设计——以“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为例 |
罗瑶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2 |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以“贵州省三宝彝族乡易地扶贫整乡搬迁”为例 |
李璐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3 |
高中地理与政治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究——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 |
任婷婷是明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4 |
“双新”背景下“农业区位”的教学设计——以“中国传统稻作农业与五常稻对比”为例 |
孙静怡骆海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5 |
理解为先模式下的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例 |
许荣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6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实践——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例 |
曾庆宝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7 |
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复习的路径探析——以“区域整体性、关联性与区域发展之闽宁脱贫致富”复习课为例 |
李梁辉、宋东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8 |
高考试卷中关于“民居建筑”试题的分析与命题实践 |
李春兰董乔生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19 |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路径探究 |
朱立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0 |
基于真实社会实践过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探究——以湘教版“人口迁移”为例 |
罗高斌、张家鹏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1 |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案例比较分析及改进建议——基于“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 |
王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2 |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主题式课堂教学策略——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课例改进为例 |
王志洪、孙小红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3 |
高中学生地质地貌专题研学实践方案设计——以“攀雄奇飞来峰,探瑰丽喀斯特”为例. |
恒许婵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4 |
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同为嘉陵卫士,共护生态文明”为例 |
范天兰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2期 |
525 |
毛泽东诗词中的地理意境解读 |
邓伟李腾达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26 |
乡土情怀培养视域下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以“宁波市海洋文化”为例 |
施冰雁曹罗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27 |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的思维课堂构建 |
汤国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28 |
基于思维构建的地理微项目化学习探索——以“赤道式日晷仪”为例 |
尹志和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29 |
指向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与优化 |
董易安、施秋玮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0 |
“思维为径,素养为旨”的思维课堂实录与分析——以“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巢湖圩田的演变”为例 |
郑红琴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1 |
指向综合思维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以“大米产自何处”为例 |
康翠玉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2 |
“体验学习圈”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
周露萍、张桥英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3 |
新高考模式下广东省高三地理试卷深度讲评课的教学实践 |
曾杰、罗莉娟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4 |
思政育人视角下的地理高考试题分析——以2019—2023年地理高考试题为例 |
龙家辉李小燕吴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5 |
基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地理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0—2023年山东卷为例 |
宋喜莲、孙丕苓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6 |
基于专家认知模式的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探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
胡英山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1期 |
537 |
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刚 |
李敏、顾永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38 |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测度与培养路径探究 |
黄新雨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39 |
借助LocaSpace Viewer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实践路径 |
王梦梦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40 |
地理教学中应用逆向思维的优势及实践路径 |
王海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41 |
基于空间尺度思想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植被的分布”为例 |
韩丹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42 |
素养导向下的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为例 |
翁玲玲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43 |
基于素材融合的“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教学设计冯云荷邱运先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
510 |
地理高考试题对“过渡区域”的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以2021—2023年全国卷为例 |
王焜、孙丕苓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1 |
综合思维指向下区域地理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以2023年1月浙江选考地理卷第28题为例 |
金子兴、戴周丽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2 |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统整与路径探索 |
闫佳音、金如委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3 |
具身学习理论视域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 |
翟天泽、赵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4 |
基于课程思政的地理热点主题式教学设计——以“鄱阳湖干涸的探究”为例 |
李龙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5 |
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工具:内涵、能力与教学策略 |
索瑞雪李双双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6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以潮州市“一桥一楼一街”为例 |
谢如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7 |
地理实践力培养导向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以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为例 |
杨勇、黄娟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8 |
刍议地理师范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
姚有如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0期 |
519 |
中国与新西兰高中地理大概念比较分析——基于课程标准的探究 |
孙子琦、龚倩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0 |
基于学习进阶的地理实践活动分层设计——以植被的观察、调查和考察为例 |
沈新荣、郭迎霞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1 |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小专题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以都江堰龙溪河小流域野外考察为例 |
吴涛、刘晋希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2 |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设计覃瑞华吴晓东丁召静刘定惠 |
李玲玲、葛绪广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3 |
信息技术赋能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台风”教学设计 |
常丽霞、周义钦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4 |
绿色发展理念导向下的生物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以“塔里木河生态治理与保护”为例 |
焦亚林、崔东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5 |
“城市与区域发展”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例 |
李元青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6 |
地理复习备考中要素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以自然地理为例 |
齐昌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7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地图”为例 |
张华丽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8 |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作业创新设计研究——以东北地区人口地理分界线绘制为例 |
李九彬、田晓月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29 |
问题链的解构与设计——以“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
冉杰、李莉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30 |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与案例实践 |
张伟利、董英豪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31 |
跨学科主题学习视域下的项目式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国家级非遗枫香染制作技艺为例 |
高晶晶、周光发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32 |
基于抛锚式教学的高中地理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以“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 |
侯欣怡、夏非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33 |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思政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展望 |
郑文凯 |
《地理教育》2023年第9期 |
534 |
生态文明建设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关键问题 |
甄峰、孔宇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35 |
高中地理课程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的教学策略 |
庞怡文、刘恭祥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36 |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
梅柏军、黄雷、杨益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37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
张雪茹、朱红波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38 |
利用影视资源进行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的探索——以沪教版“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
蒋燕琳、刘兰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39 |
纸笔测试背景下地理实践力提升的高三地理复习课堂构建 |
石海良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0 |
高考地理试题中乡村振兴的考查视角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18—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
余春燕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1 |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课线上翻转课堂实施探究——以“西北地区”为例 |
孙琪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2 |
大观念统领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
李俊峰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3 |
基于教材内容整合的区域地理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以“黄土高原”为例 |
孙兴云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4 |
星图软件在高师地球概论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以Stellarium软件为例 |
慈晖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5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思考 |
吴春燕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6 |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探索——以“土壤”为例 |
管梅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8期 |
547 |
经济地理视角下创新网络的类型学划分 |
曹贤忠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48 |
GIS软件在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制作中的应用实践 |
姜斌华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49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以“GIS与生产生活”为例 |
张潞潞郑锋利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0 |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定向越野活动设计——以四川叙永罗汉林景区定向越野为例 |
张飞王碧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1 |
基于BOPPPS模式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教学设计——以比亚迪工厂选址为例 |
范凌云、蒋庆丰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2 |
借助电子地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策略与案例实践——以“地质灾害”为例 |
王哲文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3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地理演示教具开发探究——以“地球运动解构仪”教具为例 |
田乐同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4 |
SOLO分类理论视域下的地理试题思维层次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为例 |
刘红叶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5 |
基于大概念重构的高三一轮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植被与环境”为例 |
黄向标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6 |
单元教学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实践——以“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例 |
张力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7 |
融入思政教育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石头上的村庄”单元为例 |
仲小敏、赵明月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8 |
推拉理论在分析地理空间变动类问题中的运用探究 |
李跃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59 |
区域认知素养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
赖秋萍、 卢晓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60 |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上海市杨浦滨江研学为例 |
刘慧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61 |
泉州湾河口湿地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纪文慧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62 |
基于SWOT模型的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吕灿、廖伟业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63 |
民航客机都是在平流层中飞行吗 |
孟之栋 |
《地理教育》2023年第7期 |
564 |
学科社会价值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探析 |
胡稳辉、余抒晗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65 |
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以北仑区工业和旅游发展及生态建设为例 |
张悦、曹罗丹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66 |
“双碳”目标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例 |
陈星任、幸鑫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67 |
低碳教育导向下的地理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以“横林镇大气环境变化”为例 |
王哲呈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68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地理实验教学探索——以新人教版地理1“水循环”为例 |
唐塘颖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69 |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湘教版“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为例 |
何亭亭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0 |
基于揭示式教学视角的逆向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1“气象灾害”为例 |
刘惠慧丁明军罗小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1 |
ADDIE地理高考专题复习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以“城市与地理环境”专题复习为例 |
李继文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2 |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实践探索 |
杜茂莉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3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多元情境创设途径 |
柯旺花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4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作业设计和评价——以“跨海而来,研学岚岛”海岸地貌综合实践为例 |
谢欢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575 |
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例王春江 |
《地理教育》2023年第6期 |
|
576 |
高中地理课程国家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 |
刘泽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77 |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地理课程制作原理及实施路径——以高中地理“区域发展”模块为例 |
王紫瑶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78 |
综合思维培育导向下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以湘教版新教材“流水地貌”为例 |
罗高斌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79 |
STSE教育理念视域下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 |
邓蓓、高梅香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0 |
深度学习视域下地理多元学习的案例分析——以“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例于 |
从明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1 |
基于“学材”视角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探索——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 |
杨益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2 |
基于跨学科的五育融合教学案例实践探索——以“花样·生活”为例 |
张成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3 |
高中地理情境类原创试题设计探析——以研学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例 |
刘玉梅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4 |
原创地理模拟试题的命制探究——以甘肃省中药材试题设计为例 |
魏子力、赵生龙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5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循环过程知识教学实践——以“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为例 |
张小校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6 |
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现状测评及提升对策——以M省地理教师为例 |
安爱玲 |
《地理教育》2023年第5期 |
587 |
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教学设计关键技术剖析 |
程菊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88 |
基于“中医药文化”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以地理与历史、生物跨学科学习为案例 |
常丽霞、张婧、马仁锋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89 |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南烛特色农业发展”为例 |
姚炳华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90 |
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下的“地理+语文”教学实践探究——以“长江”为例 |
罗春宇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91 |
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海洋教学设计——以“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为例 |
马婷、孙志高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92 |
高三二轮复习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的专题教学设计——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
曹志宏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93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地理复习策略探究——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专题为例 |
李小玲 |
《地理教育》2023年第4期 |
594 |
地理方向感测量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
蔡露乔、卢晓旭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595 |
LocaSpace Viewer在“喀斯特地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吴亚琳、李亦秋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596 |
混合式教学中运用地理短视频的实践探索——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 |
本楚岑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597 |
ClassEyes在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与检验——以“热力环流”为例 |
刘创王月陈玉萍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598 |
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的热点问题教学设计——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例 |
卞晋荣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599 |
课程育人价值导向下的“大气热力环流”课例设计 |
郭芳英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0 |
ArcGIS技术辅助“人口分布”教学的实践探索 |
李梦凡、郭翠恩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1 |
基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视角的高考全国卷自然地理试题分析 |
金文龙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2 |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选考生的学情差异及应对策略 |
伍国凤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3 |
供给侧集备赋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质策略 |
侯建成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4 |
PBL与GIS深度融合创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探究 |
鄢银银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5 |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以“地形和四大名山”为例 |
熊四华 |
《地理教育》2023年第3期 |
606 |
深描视角下教材的知识逻辑解读与教学建议——以“地租原理”为例 |
沈源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07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问题链教学设计——以“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
张逸盈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08 |
基于情景问题式教学法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实施——以“青藏线”研学为例 |
周文杰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09 |
课程思政视域下实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探索 |
郑蓬蓬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0 |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地貌及等高线模型制作实践活动设计 |
王景晨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1 |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体验式活动教学设计——以“云龙山风景区”为例 |
赵玉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2 |
整合乡土资源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探寻古蜀辉煌,绽放精彩大运”为例 |
刘云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3 |
综合思维培养视域下地理微专题复习的实施路径探讨 |
冯媛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4 |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价值与路径——以苏州地区为例 |
丁锐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5 |
强有力学科知识取向下地理课程制品的质量标准构建与形成性评价 |
刘安多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6 |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以“雅丹地貌”为例 |
华倩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7 |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究 |
韩林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8 |
美育融入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路径案例设计 |
高源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19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探索 |
林桂珠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20 |
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的思考——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 |
刘惠慧 |
《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
621 |
简论地理学三定律 |
朱阿兴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2 |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探究 |
萧倩雯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3 |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
王佳政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4 |
普通高中灾害地理教育表现性评价——以“台风灾害”主题学习为例 |
廖苗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5 |
借助图示法巧解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 |
张明强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6 |
运用数据—绘图方法,解析地球的圈层结构 |
高占军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7 |
新手型和成熟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比较——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为例 |
陈婧韵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8 |
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
张美绚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29 |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实践类活动设计探讨 |
李玉梅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30 |
依托馆藏红色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
苏桂霞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
631 |
大概念视角下的“国家安全”课程内容组织及教学指向——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为例 |
黄芳芳 |
《地理教育》2023年第1期 |